家課政策

(一) 家課的目的:

1. 讓學生鞏固基礎知識,加強理解課程內容。
2. 讓學生既鞏固課堂學習,又為新課題作準備。
3. 在教師專業的設計和適切的指導下,促進自學。
4. 讓學生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及問題,繼而尋找解決疑難的方法。
5. 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,利用課後時間延續學習,培養獨立和主動學習的能力。
6. 讓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,從而調整教學進度及策略,提供適時回饋,促進學生有效學習。
7. 評估學生在汲取知識、掌握技能及培養良好態度和正面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表現,有效回饋課程的規畫與實施。
8. 讓家長瞭解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進展,以便作出適時的支援。
9. 讓家長瞭解學校課程的要求,攜手合作,共同幫助學生改進學習。

 

(二) 家課設計的原則:

1. 需配合學校校本課程,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。
2. 功課類別因應科目及內容而異,配合實際教學進度而安排適量的家課。
3. 所定的目標和要求,應是學生容易掌握的,不會過深或過淺。
4. 課業能引起學習動機,激發思考,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。
5. 課業具挑戰性,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,發展學生的溝通、組織、協作和創造的能力。
6. 把課堂所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連繫起來,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7. 學生能善用不同的學習資源,例如圖書館、互聯網、電子學習平台等,從而發展他們學會學習的能力。
8. 協助學生計畫及調控自己的學習進度,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。
9. 過多書寫及機械式的重複練習則應避免。
10. 因應學生的能力與需要,教師需調適功課的程度或份量來照顧學生個別學習差異。

 

(三) 實施程序及安排:

1. 在科務會議訂定有關科目家課政策之實施細則,如家課的種類、次數、數量、格式及批改方式等。
2. 教師根據在科務會議中訂定的原則,因應學習目標及教學需要而設計及安排不同性質的家課。
3. 科任教師需協調各班的家課量,避免在個別日子出現過量的家課。
4. 教師批改家課後,除了適當地給予等第、分數或其他形式的表現評級外,更應給予其他適切的回饋,以鼓勵學生繼續努力。
5. 如學生的表現未如理想,教師便應找出原因,給予適當的支援,以助學生作出改善。
6. 學生若經常欠交家課,教師應及早聯絡家長或監護人,找出問題所在,尋求解決的辦法。

 

(四) 檢討工作:

1. 學校須整體規畫校本家課政策,學與教組會定期檢討家課的質素、數量、種類及均衡性,並作出修訂。
2. 學校與家長透過恆常及透明的溝通機制,讓家長有機會對家課政策表達意見,學校經充分考慮,作出檢討及修訂。

 

(五) 相關文件/網址:

1.《基礎教育課程指引-各盡所能.發揮所長(小一至中三)》分冊八《有效益的家課-鞏固學習、加強理解、建構知識》。香港:課程發展議會,2002。
http://cd1.emb.hkedcity.net/cd/TC/Content_2909/html/index.html
2.《學校行政手冊》第二章:學與教2.3.2有效益的家課
http://www.edb.gov.hk/attachment/tc/sch-admin/regulations/sch-admin-guide/SAG_C.pdf
3.教育局通告第18/2015號:家課與測驗指引-不操不忙、有效學習